0%

探幽:C++ 的读入速度

这篇文章的缘起有二:

  • 很多人主张「应当在几乎所有情况下使用 C 风格的 I/O」(比如这里),而我很怀疑;
  • 另一方面,在刷 POJ 的时候,使用 std::cin 确实能 TLE 而改成 std::scanf 就 AC 了,因此想试试看 std::cin 能否加速。

中文网络里,已有码农场byvoid 菊苣的讨论。不过二者对于原理的解释,自我感觉都不够清晰;又本着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坚持,决定写下这篇文章,探讨 C++ 的读入速度的问题,特别是读入文件速度的问题。

从稍微底层介绍起

std::cin 为什么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得从稍微底层的角度说起。

以 Linux 为例。Linux 内核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对接硬件规格,向上提供系统调用(System Call)。内核之上的运行时库(Runtime Library)负责对接系统调用,向上提供操作系统应用编程接口(Oper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OS API)。

对于我们使用 C/C++ 编程来说,所作的几乎全部事情,都基于运行时库提供的 OS API(glibc 提供的 POSIX API);少数操作,可以通过 OS API 中提供的类函数直接操作系统调用(如 fork() 函数)。

因此,不难理解,不论是 std::cin 还是 std::scanf 都是对 OS API 的封装,而 OS API 又是对系统调用的封装。至于再往下,系统调用就直接通过内核操作硬件了。因此,可以粗略地估计,直接使用系统调用做 I/O 会比用 OS API 要快;而用 OS API 又会比封装 OS API 的语言库函数要慢。

我们这里讨论 std::cinstd::scanf,因此主要关系 I/O 中的 Input 部分。在 Linux 系统调用中,和文件读取相关的系统调用有两个类函数。

  • void *mmap(void *addr, size_t length, int prot, int flags, int fd, off_t offset);: 封装名为 mmap2 的系统调用(mmap 自 Linux 2.4 起弃用);mmap 将磁盘上的文件一一映射到实存空间,当进程调用相关内存的时候,通过缺页错误真正将文件内容拷贝到实存。
  • ssize_t read(int fd, void *buf, size_t count);: 封装名为 read 的系统调用。这里 ssize_t__kernel_ssize_ttypedef;而 __kernel_ssize_t 在 32 位系统上是 inttypedef,在 64 位系统上是 long ingtypedefread 会从文件描述符(file description)fd 中读入 count 个字节,存入 buf 缓存中。

由于 mmap 做的事情比 read 少(事实上它几乎只分配了内存空间并做了一个映射),所以 mmap 函数本身会比 read 函数快一些。

在标准库中,和输入相关函数的有以下一些。

  • size_t fread ( void * ptr, size_t size, size_t count, FILE * stream );: 从文件流中读取一块内容,存入 ptr 指向的内存。
  • int scanf ( const char * format, ... );: 从标准输入中读入内容,并以格式化字符串将读入的内容存入相应的指针。
  • std::istream: C++ 风格的输入流(包括 std::cin 等)。

std::cin 做了哪些额外的工作

通常为人诟病的是 std::cin 的速度。std::cin 是标准库里的东西。我们知道,标准库是要为千万人所用的东西,所以它对性能要求非常严格。按理说,标准库里的东西,只要正确使用,就不应该慢。那么现在,既然它慢,就有个原因。这个原因,又肯定是它做了额外的工作(相比 std::scanf)。那么 std::cin 做了哪些额外的工作呢?

事实上,为了「安全」,std::cin 主要做了两件额外的事情:

  • std::cout 绑定,每次 std::cin 从缓冲区读入内容之前,确保已经执行过 std::cout.flush()
  • stdio 同步(synchronize),确保混搭使用 C 风格的 I/O 操作不会引发问题。

如果我们能手工确保不会出问题,那么就可以省略 std::cin 做的这些额外的工作。

std::ios::tie

首先我们解决「绑定」的问题。

绑定是通过 std::ios::tie 这个函数实现的。它作为 ios 类的成员函数,有两个重载。

  • ostream* tie() const: 返回当前绑定的输出流实例的指针。
  • ostream* tie (ostream* tiestr): 返回当前绑定的输出流实例的指针,再将 tiestr 绑定到当前实例。

cplusplus 网站上提供了这样的示例:

demo_tie.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redefine tied object
#include <iostream> // std::ostream, std::cout, std::cin
#include <fstream> // std::ofstream

int main () {
std::ostream *prevstr;
std::ofstream ofs;
ofs.open ("test.txt");

std::cout << "tie example:\n";

*std::cin.tie() << "This is inserted into cout";
prevstr = std::cin.tie (&ofs);
*std::cin.tie() << "This is inserted into the file";
std::cin.tie (prevstr);

ofs.close();

return 0;
}

默认情况下,std::cinstd::cout 绑定。因此第一次调用 std::cin.tie() 返回的是 std::cout 的指针。因此第一次输出将会打印到标准输出上。

之后,我们用 std::cin.tie (&ofs) 将一个文件输出流绑定在 std::cin 上,并将 std::cout 的指针存在 prevstr 中。这时候,第二次调用 std::cin.tie() 返回的是 ofs 的指针。因此第二次输出将会打印到 ofs 绑定的文件中(test.txt)。

因此,代码正确执行后,将会在控制台打印:

tie example:
This is inserted into cout

在文件 test.txt 中写入:

This is inserted into the file

为了解除 std::cinstd::cout 的绑定,我们可以这样做

untie
1
2
3
std::ostream *prevstr = std::cin.tie();
std::cin.tie(nullptr);
// ... use cin without tying to cout

std::ios_base::sync_with_stdio

接下来我们解决同步的问题。

在所有输入输出流的基类(std::ios_base)中定义了 sync_with_stdio 函数。它的原型是:

1
static bool sync_with_stdio( bool sync = true )

默认情况下,这个同步机制是打开的。于是,在 C++ 的流上做的任何操作,会被立即同步到相应的 C 的流中。因此,在代码里我们可以混搭 C 风格和 C++ 风格的流操作。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做,以解除 C++ 风格的输入输出流与 C 风格的输入输出流的绑定:

1
std::ios_base::sync_with_stdio(false);

实验

随机数生成

作为实验的预备,我们需要生成一组随机数,作为读入。这里计划生成的文件,样式为:

1
2
3
4
5
6
a_1 b_1
a_2 b_2
...
a_k b_k
...
a_n b_n

其中,a1,,an 是随机整数,b1,,bn 是随机浮点数。我们用 Python 来实现随机数的生成和输出。

gen_random.p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import random
import sys

def getRandom(fname_base, lines_num):
fname = '%s_%d.txt' % (fname_base, lines_num)
with open(fname, 'w') as fout:
temp = '%d %f\n' % (random.randint(-1000, 1000), random.gauss(0, 10))
fout.write(temp)

if __name__ == '__main__':
exp = [3, 4, 5, 6, 7, 8]
NUMS = map(lambda x: 10 ** x, exp)
base = 'random'
for num in NUMS:
getRandom(base, num)

实验环境

  • 编译器:gcc-4.7.2
  • 操作系统:CentOS 5.4
  • CPU 型号:Intel(R) Xeon(R) CPU E5645@2.4 GHz
  • 主存大小:65979428 KiB
  • 磁盘大小:388 GiB

实验代码

scanf.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hrono>

int main()
{
int a(0);
double b(0.0);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while (~scanf("%d %f", &a, &b)) {}
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auto take_time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croseconds>(end - start);
std::cout << take_time.count() << " us\n";

return 0;
}
cin.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hrono>

int main()
{
int a(0);
double b(0.0);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while (std::cin >> a >> b) {}
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auto take_time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croseconds>(end - start);
std::cout << take_time.count() << " us\n";

return 0;
}
cin-speed_up.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hrono>

int main()
{
int a(0);
double b(0.0);
std::cin.tie(0);
std::ios_base::sync_with_stdio(false);

auto start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while (std::cin >> a >> b) {}
auto end = std::chrono::high_resolution_clock::now();

auto take_time =
std::chrono::duration_cast<std::chrono::microseconds>(end - start);
std::cout << take_time.count() << " us\n";

return 0;
}

实验结果

这里用管道的方式,将输入数据传给编译好的可执行映像。

1
cat foobar.txt | ./a.out

这里将每一份数据重复输入可执行映像 5 次,然后去除最低和最高的执行时间,取中间三个做平均值,得到结果如下(单位:微秒)。

数据大小cincin -O2cin 加速cin 加速 -O2scanfscanf -O2
1031962217911311020754773
104200992044810496981771877205
10513954114678175328703025249855002
10614015581382098681064651954476777481314
10713318033139568416687289646869247794534760468

从表中可以看出,std::scanf 在实验条件下速度始终最快,但与「加速之后的」std::cin 处于同一个数量级。而它们都比默认的 std::cin 要快出一个数量级。这个结论随着数据量的增长保持不变。

另外,使用编译器的 -O2 参数,打开编译器优化之后,std::cin 对优化不敏感,甚至在一些数据集上优化之后的速度反而变慢;加速之后的 std::cinstd::scanf 则对优化敏感,其中加速之后的 std::cin 对优化尤其敏感。

在这个实验中,std::scanf 的确在速度上有优势,似乎验证了「很多人」的主张。不过,tatanaideyo 做了类似的实验,结果表明:

  • std::scanf 和加速之后的 std::cin 一定比 std::cin 快;
  • std::scanf 在读入浮点数时比加速之后的 std::cin 快;
  • std::scanf 在读入整形数值时比加速之后的 std::cin 慢。

总结

加速之后的 std::cin 并不一定比 std::scanf 慢;在大多数日常使用的情形下,其效率在渐进意义上与 std::scanf 相当。tatanaideyo 则表明,如果数据中包含大量的整形数值,则使用加速之后的 std::cin 会更有优势;反之若数据中包含大量的浮点数,则使用 std::scanf 更佳。

更多探讨可以参考:http://codeforces.com/blog/entry/5217

参考

俗话说,投资效率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您感觉我的文章质量不错,读后收获很大,预计能为您提高 10% 的工作效率,不妨小额捐助我一下,让我有动力继续写出更多好文章。

Gitalk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