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程序员的自我修养(三):fork() 安全

这个系列的文章,已有两篇()。本文将接着第二篇的叙述,探讨一个与多进程、多线程相关的问题:fork()-安全。

抛出异常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的代码

mutex_deadlock.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compile: g++ ‐‐std=c++11 ‐lpthread mutex_deadlock.cpp
// execute: ./a.out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time.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void* doit(void*)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struct timespec ts = {20, 0};
nanosleep(&ts, 0);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return 0;
}

int main(void) {
pthread_t t;
pthread_create(&t, nullptr, doit, nullptr);

if (fork() == 0) {
doit(nullptr);
return 0;
}
pthread_join(t, 0);

return 0;
}

在代码里,我们首先用 pthread_create() 创建了一个子线程。在子线程里,doit() 工作函数会持有一把互斥锁,然后睡 20 秒后再释放这把锁。而后,与子线程同时进行的,在主线程中,我们调用 fork() 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并且,在子进程里,我们也调用 doit() 函数,尝试获取互斥锁。

捕获异常

现在我们观察一下,这个程序的运行状态。

1
2
3
4
$ ./a.out
$ ps ‐ef | grep "a.out" | grep ‐v grep
16629 10449 340 0 11:25 pts/90 00:00:00 ./a.out
16629 10451 10449 0 11:25 pts/90 00:00:00 ./a.out

可以看到,等到我们有机会查看程序的运行状态时,子进程已经被创建出来了。显而易见,10449 是主进程,而 10451 是子进程。我们用 strace 跟踪主进程试试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 strace -p 10449 -f
Process 10449 attached with 2 threads - interrupt to quit
[pid 10450] restart_syscall(<... resuming interrupted call ...> <unfinished ...>
[pid 10449] futex(0x41c279d0, FUTEX_WAIT, 10450, NULL <unfinished ...>
[pid 10450] <... restart_syscall resumed> ) = 0
[pid 10450] _exit(0) = ?
Process 10450 detached
<... futex resumed> ) = 0
exit_group(0) = ?
Process 10449 detached

不难发现,strace 提示主进程里有 2 个线程,其中主线程正在等待子线程释放互斥锁。待子线程释放互斥锁并退出后,主线程就获取到锁,而后退出了。这表明,主进程运行正常。

现在看看子进程的状态。

1
2
3
4
5
$ ps -ef | grep "a.out" | grep -v grep
16629 10451 1 0 11:25 pts/90 00:00:00 ./a.out
$ strace -p 10451 -f
Process 10451 attached - interrupt to quit
futex(0x600e20, FUTEX_WAIT_PRIVATE, 2, NULL

这里有几处值得注意的地方

  • 执行 ps -ef 的时候,主进程已经退出了,但是子进程依然存活。这时候,子进程变为孤儿,过继给 1 号进程 init
  • 执行 strace 发现,子进程只有一个线程(而不是 2 个线程)。
  • 并且,子进程的线程,在不断尝试获取互斥锁而不得,陷入了死锁状态。

异常分析

子进程陷入死锁,因而等主进程退出后就变成孤儿进程。这件事情符合逻辑,不需要做额外的探讨。但是不符合逻辑的地方有两处:

  • 主进程显而易见有两个线程,为什么经由其 fork() 得到的子进程却只有 1 个线程?
  • 既然子进程只有 1 个线程,为什么会陷入死锁?

为了解答这两个疑惑,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 fork() 函数的行为。阅读 fork() 函数的说明,我们可以发现有这样一段话:

The child process is created with a single thread --- the one that called fork(). The entire virtual address space of the parent is replicated in the child, including the states of mutexes, condition variables, and other pthreads objects; the use of pthread_atfork() may be helpful for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this can cause.

翻译过来就是:经由 fork() 创建的子进程,其中只有一个线程。子进程里仅存的线程,对应着主进程里调用 fork() 函数的线程。此外,主进程的整个虚存空间都被复制到了子进程。因而,包括互斥锁、条件变量、其余线程的内部对象等,都保持着原样。由此引发的问题,可以考虑用 pthread_atfork() 函数解决。

打住!我们似乎发现了什么……

回过头来看代码。在 fork() 执行时,子线程还持有着 mutex 互斥锁。而当 fork() 执行之后,子进程里的子线程就蒸发掉了,但是 mutex 互斥锁依然保持着被持有的状态。而子进程里仅存的线程,马上就进入 doit() 函数,尝试获取锁——它在尝试获取一个永远不会被释放的锁,形成死锁。

这是一个刻意构造的例子,说明当子线程持有锁的时候,由主线程进行 fork() 操作是不安全的。在生产实际中,这种现象不总是发生,但是在概率的意义上是必然发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好在,fork() 的文档中给出了提示:使用 pthread_atfork() 函数。

pthread_atfork() 函数

pthread_atfork()phread_create() 函数一样,由 pthread 库提供。它的原型是

1
int pthread_atfork (void (*prepare) (void), void (*parent) (void), void (*child) (void));

它接收三个参数,分别是

  • prepare: 将在 fork() 之前执行;
  • parent: 将在父进程 fork() 即将 return 的地方执行;
  • child: 将在子进程 fork() 即将 return 的地方执行。

这个函数实际上是一个注册机,它可以被执行多次,而后将诸多 prepare 函数压入堆栈中,在 fork() 之前依次弹栈执行(执行顺序与注册的顺序相反);将诸多 parentchild 函数分别填入队列中,在 fork() 函数即将 return 的地方依次执行(执行顺序与注册顺序相同)。按照设计的意图,程序员可以在 fork() 之前,做好清理工作,以便 fork() 能够安全地调用;并且在 fork() 返回之前,对函数做初始化,以便后续代码能够顺利执行。

据此,对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有这样的修改

mutex_deadlock_fix.cp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compile: g++ ‐‐std=c++11 ‐lpthread mutex_deadlock_fix.cpp
// execute: ./a.out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time.h>
#include <unistd.h>

using namespace std;
pthread_mutex_t mutex = 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

void* doit(void*)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struct timespec ts = {20, 0};
nanosleep(&ts, 0);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return 0;
}

void prepare(void)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

void parent(void) {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void child(void) {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int main(void) {
pthread_atfork(prepare, parent, child);

pthread_t t;
pthread_create(&t, nullptr, doit, nullptr);

if (fork() == 0) {
doit(nullptr);
return 0;
}
pthread_join(t, 0);

return 0;
}

不难验证,死锁的问题已经解决。

没有银弹

不幸的是,pthread_atfork() 函数并不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银弹。事实上,pthread_atfork() 本身就可能造成死锁的问题。

实际上,因为库作者不可能知道其它第三方库对锁的使用,因此每个库必须自己调用 pthread_atfork() 来处理自己的环境。然而,在实际环境中,各个 pthread_atfork() 函数调用的时机是不确定的;也因此,各个 prepare 函数的调用顺序是不确定的。这有可能会造成问题,例如可能有下面的情况发生

  • Thread 1 调用 fork() 函数。
  • Thread 1 执行 libc 中注册的 prepare 函数,获取 libc 中的 mutex
  • Thread 2 中,第三方库 A 获取了它自己的互斥锁 AM;接下来 Thread 2 尝试获取 libcmutex 以便继续清理环境;而此时 mutex 已经在 Thread 1 中被持有,因此 Thread 2 进入等待状态。
  • Thread 1 现在尝试清理第三方库 A 的环境,于是它要去获取 AM;然而 AM 在 Thread 2 手里,于是 Thread 1 进入等待状态。
  • 产生死锁。

这件事情的不可解之处在于,死锁的产生和程序员自身的编码没有任何关系:使用任何第三方库,在多线程的环境下执行 fork(),都可能死锁。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在多线程环境下,执行 fork() 函数是不安全的。也因此,必须慎重使用多进程和多线程混搭的模型

俗话说,投资效率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您感觉我的文章质量不错,读后收获很大,预计能为您提高 10% 的工作效率,不妨小额捐助我一下,让我有动力继续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