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质疑与污蔑的区别

今天不讲技术,谈一些更加抽象的事情:质疑与污蔑的区别。

希冀读者能够借此理解质疑与污蔑的区别,学会在被污蔑时保护自身;同时也希望读者学会合理质疑,避免将合理质疑的范围扩大为无限质疑,变成污蔑者。

共性

如果我们有意讨论某两个事物的区别,那么这两个事物一定具有某方面的共性,并且这些共性常使人忽略他们的区别。因此,在讨论质疑与污蔑的区别之前,我们需要先看看他们的共性。

质疑和污蔑的核心共性是它们都是对他人观点态度的批判、反对甚至指责。

韩春雨团队于 2016 年 5 月 2 日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有关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 能够有效引起 DNA 双链断裂,并对人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的论文。由于持续无法复现韩春雨团队在论文中声称的结果,2016 年 11 月,国内外 20 名学者联名撰写了一篇名为 Questions about NgAgo 的学术论文,发表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在论文中,中外 20 名学者表示他们按照韩春雨团队在论文中提及的实验步骤重复实验,但均未能复现韩春雨团队声称的实验结果。因此,他们认为韩春雨团队发表的论文是有缺陷的,并要求公布更多细节,以让其它实验室能够重现韩春雨团队的实验成果。显然,这篇论文是对韩春雨团队论文的一种批判。

方舟子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喝茶能防癌还是致癌?」一文指出:「普洱茶的发酵、储存,各种有毒真菌及易生长,所以容易污染黄曲霉素、伏马毒素、呕吐毒素等各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中最著名的是黄曲霉素,它是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显然,这篇文章是对持有「喝茶能防癌」这一观点的人做的批判。

区别

由于质疑和污蔑的核心共性在于它们都在对他人的观点态度进行批判,以至于有人混淆了它们之间的区别,甚至将人们面对质疑应当做的事情嫁接到面对污蔑时应当做的事情,并美其名曰「你要自证清白」。这里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区别。

质疑和污蔑的区别之核心在于两点:

  • 对他人之观点进行批判的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及约定俗成的学术伦理;
  • 对他人之观点进行批判的目的只是为辨明是非还是包含了打压迫害(俗称搞臭)。

我一向是不喜对他人言行的目的进行讨论的,但这里仍然列出了第二条核心区别。不喜讨论的原因在于这些都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讨论这些难免因一些微末细节,随着自己心意偏好,「见微知著」出他人的心理活动,继而得诛心之论。但这里仍然将其列出,是因为质疑和污蔑的这一区别是客观存在的。

但不论如何,此处只是将其列出,真正展开讨论的,还是第一条区别。

在上述例子中,中外 20 余科学家对韩春雨团队 NgAgo 实验结果的批判属于质疑。因为他们的批判过程,包括了严谨的论证过程,并详细说明了各自实验的流程,以事实说明韩春雨团队的结论在其时无法复现。

而在方舟子批判普洱茶致癌的例子中,尽管方舟子也列举了一些检测报告,使整个批判看似符合逻辑;但实际上,方舟子文章中的两份关键性证据(分别来自 2010 年广州疾控中心和 2013 年南昌大学吴静同学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都是「湿仓存储」的普洱茶,而非正常普洱茶,并且其主要目的也是指出湿仓存储对普洱茶内菌落的影响。可见,方舟子批判的论证过程中存在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的现象,并不符合逻辑及约定俗称的学术伦理;因此,这种批判属于污蔑。

特别地,中外 20 余科学家发表质疑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韩春雨团队公布更多实验细节,以便其他实验室能够正确重现其实验结果;而方舟子则在不久之后被发现为自家茶叶进行推广宣传。二者差别高下,读者心中应该自有公论。

除了上述核心区别,质疑和污蔑的区别还在于人们面对质疑和污蔑时应当采取的做法和立场是不一样的。面对有理有据的质疑,人们应当以同样符合逻辑和学术伦理的方式正面回应、自证清白。而面对污蔑,人们则应当考虑以合适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保留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力。

更有甚者,有的污蔑者甚至会要求被污蔑者自证清白。这种流氓行径本质上是将污蔑伪装成质疑,将合理质疑扩展为无限质疑,而后要求被污蔑者以面对质疑的态度面对污蔑。若被污蔑者未能识得这其中的差异,则往往会被污蔑者抓住话里微疵,而陷入无尽的自证清白的沼泽中,疲于应付无法自拔。

俗话说,投资效率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您感觉我的文章质量不错,读后收获很大,预计能为您提高 10% 的工作效率,不妨小额捐助我一下,让我有动力继续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