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简单的记录,缘起于有人在 XeLaTeX 中插入 .png
格式的图片,但提示 no boundingbox
。这与我的认知不同:这一错误通常只在 LaTeX 方式编译时才会出现,而且加上 bmpsize
宏包结合 DVIPDFMx
驱动就能解决。但这次问题出现在 XeLaTeX
下,我感到很奇怪,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MWE
最小工作示例如下:
1 | % compile with XeLaTeX |
报错如下:
1 | ! LaTeX Error: Cannot determine size of graphic in foo.bar.png (no BoundingBox) |
分析
如前所述,这就很奇怪了。我第一反应是图片本身有什么问题。但多方检查都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考虑到同样的代码在 pdfLaTeX 下编译理应也能通过并顺利输出,故执行命令 pdflatex test.tex
,并观察现象。
1 | ! LaTeX Error: Unknown graphics extension: .bar.png. |
出乎意料,本该顺利通过的代码,在 pdfLaTeX 下也报错了。不过,这次报错的问题和使用 XeLaTeX 时还不太一样。pdfLaTeX 提示说不认识名为 .bar.png
的图片扩展名。
这给了我新的提示。显然 pdfLaTeX 在处理图片时,以第一个 .
作为分割,之后的部分都是扩展名;而后根据图片文件的扩展名去处理。推测 XeLaTeX 也会做类似的操作,只是细节上有所不同,XeLaTeX 没有在遇见 .bar.png
这个扩展名的第一时间报错,而是延迟到了计算边界框尺寸时发现没有匹配该扩展名(.bar.png
)时才报错。如果确实如此,那么在 graphicx.sty
当中应该有所体现。追溯到 graphicx.sty
依赖的 graphics.sty
当中:
1 | \def\Ginclude@graphics#1{% |
显然,\filename@parse
是在解析图片文件的文件名。这是一个定义在 LaTeX2e 中的底层命令,根据其文档,它会将解析结果保存在 \filename@area
, \filename@base
, \filename@ext
三个宏当中。在 \filename@parse
的定义中,解析扩展名是通过利用 TeX 的宏定义式的技巧来实现的:
1 | \def\filename@simple#1.#2 |
在调用 \filename@simple
时,会将遇到的第一个 .
之前的内容当做 #1
而把 .
之后的内容当做 #2
。这个 #2
最后被保存在了 \filename@ext
当中,作为文件扩展名。
解决办法
了解了问题的根源,解决起来就容易了。
最简单的绕过办法,是保持图片文件的文件名当中只有一个句点,用于区分文件名及其扩展名。这样 TeX 就不会被误导了。例如,将 MWE 中的文件名从 foo.bar.png
改为 foo_bar.png
,再尝试于 LaTeX 当中插入。
如果不想修改文件名,那么可以利用 TeX 的分组,将真实的文件名包裹在一对分组花括号当中。也就是写成形如这样的代码 {foo.bar}.png
。这样,在 \filename@simple
处理参数的过程中,由于 foo.bar
被放在一个分组当中,整个被当成是一个 token,因而不会被打散,也因而能解析到正确的扩展名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