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一篇关于大公司病的魔幻现实主义文章的读后感

最近在知乎上读到一篇魔幻现实主义的文章作者用一个实体的「塑料标牌」隐喻了在大公司中无形的身份、头衔和自我满足感,然后通过这一实体的塑料标牌,讲述了职场的,特别是大公司中的一些现象。

总体上来说,文章特别有意思,显得回味无穷。因此作此篇读后感。

初入江湖

原文的第一段,写的是主人公「陆枫」刚入职时候的故事。

刚入职的陆枫发现周围很多同事都戴着标有数字的塑料标牌:有的人戴着多,有的人戴着少。戴着多的人,走起路来,塑料牌互相碰撞,还会哗啦啦响。陆枫感到很奇怪,但查遍「员工手册」,都没找到相应说明——既没有说明是否必须佩戴,也没有说明标牌的含义。不过在他入职时候,随附了一个标着「001」的标牌。

陆枫去问老员工,却被老员工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子。但老员工还是给陆枫做了一些解释:

  • 这标牌戴不戴全凭个人意愿,没有规定,也不会强迫;
  • 每周五可以主动要求领取更大编号的标牌,将在下周一发放;
  • (神秘地)戴上了,可能就摘不下来了

前面提到,文中的塑料标牌,隐喻的是在大公司中无形的身份、头衔和自我满足感。陆枫初入职场,看见别人有标牌,说的就是职场老人的身份、头衔等无形东西的外化。也就是说,职场老人因为在日常相处过程中,慢慢有了一些不可言明的身份头衔。这些身份头衔会影响身在职场中的人,从而外化表现在职场人的言行举止上,进而能被他人感知到。身份头衔和自我满足感高而多的人,这种外化的表现就更加明显,以至于「哗啦啦」地作响,让人想不注意到都不行。但另一方面,这种无形的东西是不能言明的,它往往是在多重因素下生根发芽萌发出来的潜规则。因此,在入职培训或者员工手册当中,陆枫当然就找不到相关说明了。

陆枫作为初入江湖的「愣头青」,把不能言明的东西主动说出来去询问老员工,当然要遭到老员工的「白眼」,被认为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从老员工的解释当中可以看出来,这种无形的东西具有的特征:

  • 全凭个人意愿,不会强迫——潜规则的东西,不能白纸黑字写出来,当然名义上是「不会强迫」的了;
  • 身份头衔和个人满足感,随着时间的延长,会缓慢而自然地增加;
  • 这些不能言明的虚的身份头衔,一旦陷入其中,甚至体会到它们带来的好处,就会难以自拔「摘不掉了」。

进入圈子

原文的第二段,写的是主人公陆枫逐渐进入圈子的故事。

既然「不强迫」,懵懂的陆枫也就选择不佩戴标牌和「升级」标牌了。但如此一来,陆枫逐渐感觉到了周围的诡异气氛——虽然大家在言语上并不会明面说什么,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对陆枫有所排斥。如此一来,陆枫显得格格不入。忍受了一段时间之后,陆枫看到和他同期入职的「小陈」戴上了标牌。于是陆枫「保险起见」地也戴上了标牌。

神奇的事情出现了。随着陆枫戴上标牌并且每周开始获取新的标牌,陆枫周围那种诡异气氛慢慢不见了。大家不再「躲着」陆枫说话,开始和陆枫有说有笑起来。只是……关于这块标牌本身,大家仍然缄口不言。

戴上标牌并且获取新标牌实际上喻示着陆枫开始「融入圈子」。之所以陆枫一开始会感到诡异的气氛,是因为戴标牌的老员工们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圈子。陆枫不戴标牌,无疑表示陆枫不是圈内人。人类群体对群体外的个体会有天然的排斥。在无约束的环境中,这种排斥甚至会上升到暴力。但在有约束的职场环境中,因为明面规则的限制,这种排斥最基本的表现方式就是「回避」。陆枫戴起标牌并每周更新实际上向外传达了一种态度——尽管这种态度可能并非陆枫本意,甚至这种态度的传达都是在陆枫本人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感受到这种态度的圈子,就逐渐接纳了陆枫。之所以说这种态度的传达可能是无意识的,是因为人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所在群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的老祖宗们创造了不少成语来描述这种现象,比如:和光同尘、同流合污。

当然,在这个阶段,陆枫暂时不会也没办法体会到「进入圈子」带来的实际的好处。

深入试探

原文的第三段,讲的是主人公陆枫逐渐习惯戴标牌、领标牌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枫脖子上已经挂了 024 块标牌。在这个过程中,陆枫习惯甚至开始享受这种戴着标牌的状态。但人生总有意外。这一周的周五,陆枫太忙了,以至于没有去主动要求更新标牌。周末在家的陆枫辗转反侧惴惴不安;周一一大早,陆枫就赶到公司想要处理标牌的事情。但不出意料,陆枫的桌上没有标号为 025 的新标牌。少了 025 的标牌,标牌的「更新」无疑就要慢一个星期。陆枫感到很郁闷,但他随即想到,小陈应该会有标号为 025 的标牌。于是趁着自己来得早大家都还没到公司,陆枫悄悄地拿走了本属于小陈的 025 号标牌。

心亏的陆枫战战兢兢地度过了一周。但周围所有人都仿若不知的样子,并且陆枫用本不属于自己的 025 号标牌申领 026 号标牌也通过了。陆枫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而后他发现:这东西是可以偷的,所以自己要小心不要被别人偷了自己的标牌,同时以后不要忘记申领新的标牌。

第一次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乐哈哈的。这个陆枫,是在「危险」边缘试探啊。甚至我认为,这是原文最出彩的一段。这一段最有味道的地方在于陆枫心里石头落地的过程。按说标牌这个东西是具有实体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大家都看着呢!那为什么陆枫偷了小陈的标牌,大家都毫无所觉,并且陆枫用不属于自己的标牌申领新标牌也毫无阻碍地通过了呢?其实作者就是通过这一段,用这种方式隐晦地告诉大家:标牌只是虚幻在显示中的投影,它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看似有,但又看不真切。也是从这里,读者应该慢慢能体会到标牌背后的隐喻:身份、头衔和虚无的心里满足感。

但是,作者没有交代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其他人不知道也就罢了,被偷标牌的小陈,他能不知道吗?

虚拟荣耀

原文的第四段,讲的是主人公陆枫所在单位业绩不好,用标牌代替年终奖的事情。

时间继续推移,年底的时候陆枫脖子上已经挂了 42 块标牌。陆枫期待年终奖已久,终于等到领导请他去办公室沟通。不期而遇的意外又发生了。领导先是肯定了陆枫的工作,但随即告诉陆枫,公司今年业绩不好,发不出多少年终奖了。陆枫正失落,领导从抽屉里拿出了 043 -- 052 号共 10 个标牌给了陆枫,作为补偿。

五味陈杂的陆枫走出领导的办公室,却发现周围人用一种「你得到了很大好处」的羡慕眼神看着陆枫。慢慢地,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陆枫说服了自己——我年轻,我不吃亏谁吃亏,再说这也是领导的心意嘛。

这一段我是最佩服作者笔力的了。我们分角色来看。

首先是领导。领导很自然地用标牌作为奖金不足的补偿,代替年终奖。这说明领导深谙职场潜规则,在心里早已将虚幻的身份头衔当成了财富的一种。然后是同事们。同事们见到领导的「奖励」很是羡慕。可见同事们也受职场潜规则的影响颇深,这才会羡慕陆枫获得了「好处」。最后是陆枫。陆枫一开始因为奖金没拿够而失落,可见陆枫的「修为」还不够,比领导那种「把虚幻当财富」的境界差远了。后来,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下,陆枫的心态发生了转变。从把标牌当成是「领导的心意」开始,陆枫也慢慢把虚幻的身份头衔和心理满足感当成了实际的财富。

作者用寥寥几笔,通过三个(类)角色的行为,写出了三个(类)角色的心态,从而表现了在「潜规则」这个游戏里人们越陷越深的趋势和进程。明明写的是一个事件、一个状态,越陷越深的进程却清晰可见。仅凭这一段,作者可称得上是「笔力雄浑」。

机锋隐现

原文的第五段可谓是机锋初现、隐而不发。

前面提到,陆枫偷拿了小陈的 025 号标牌,导致陆枫标牌始终领先小陈一块。这一天,当陆枫拿到了 061 号标牌的时候,小陈找到了陆枫,隐晦地告诉陆枫自己因为「一些原因」落后于陆枫了。陆枫心里一紧,这说的不就是我偷标牌的事情吗?小陈却马上摆摆手表示不在意,同时表示有秘密要告诉陆枫。

趁着陆枫注意力在秘密上,小陈一把抓住陆枫的 060 号标牌,扔出了窗外。然后拿起自己的 060 号标牌,笑嘻嘻地跟陆枫说:你看啊,把「060」颠倒过来就变成了「090」。只要我拿着「090」去申请标牌,下周我就能拿到「091」了。陆枫目瞪口呆,突然想到:如果拿「069」倒过来变成「690」,下周岂不是可以拿到「691」了?小陈却嘲笑陆枫傻,小陈说:「『060』变成『090』,增加 30 块,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但是『069』变成『690』,增加 600 多块。脖子上挂着这么大的数字,却只有几十块标牌,谁都知道你作弊了。我研究过了,在新人阶段,就这一次机会。」

陆枫傻了,不敢置信。小陈却继续暴击,说:「全公司都这么干,只有你一个人傻乎乎的」。并且威胁说:「如果你拿『059』去领『060』,再当做『090』去领『091』,我就揭发你让全公司都知道你偷了我的『025』!说到底,你偷我一块,我扔你一块,咱俩扯平了。」

看过这一段,可谓是心潮汹涌。我们逐一来看。

为什么小陈找到陆枫的时候,明明自己占理,却只是隐晦地告诉陆枫自己知道它偷拿了自己的标牌呢?这是因为,在这个潜规则下,「作弊是允许的」。被偷走标牌,只能说是自己不小心,怪不了别人,所以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这也与第三段相呼应。作弊是允许的,那岂不是要乱套了?不然!因为在这个潜规则下,你可以作弊,但关键在于「你不能让人看出来」。具体的例子就是,你可以从 060 作弊到 090,但是不能太过分太明显,从 069 作弊到 690。不然,大家都知道你作弊了,就会鄙视你、唾弃你、让你抬不起头。「年轻」的陆枫犹自不觉,但「全公司」都深谙潜规则,都这么干了。反过来,小陈又利用「作弊是允许的,但不能让别人知道」来威胁陆枫,让陆枫无法再通过 059 领 060,进而去作弊。

哇!这可谓是入木三分!在潜规则下,对于名声、地位、身份、头衔,你可以偏、偷、抢,可以作弊,可以巧取豪夺;可以作弊,但唯独不能让别人知道。

高潮低谷

原文的第六段毫无征兆地突然掀开所有的伏笔,可谓高潮突至,但又突然跌入低谷。

陆枫拿着 061 号标牌领取了 062 号标牌,也迎接了周围同事们若有若无的嘲笑。是啊,所有人都跳过了 60 -- 90 这个阶段,只有陆枫「傻乎乎」地一块一块往前爬。陆枫心里苦啊——不是宝宝不想跳,而是宝宝的 060 被小陈那个杀千刀的丢了啊!终于,当陆枫拿到 069 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陆枫用颠倒的「069」领取了「691」号标牌。毫不意外地,更加猛烈的嘲笑向陆枫扑面而至。甚至,这种嘲笑已经脱离了若有若无的范畴。比如有同事哈哈笑着来到陆枫面前,拍着他的肩膀对大家说:「大家快别闲聊了,大领导来视察了啊!」

自己的 691 已经被大家看到,想要再用 069 去换 070 已经不现实——那无疑告诉大家「我上周作弊了」。于是陆枫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兑换 692,693。但终于,所谓积毁销骨,在舆论的压力下,陆枫终于无法忍受,辞职走了。

读完这一段后,心里空落落的,似乎意犹未尽。

是啊,跳跃几百号的作弊被大家嘲笑,这显而易见——第五段刚说了嘛。是啊,无法退回也显而易见——不能明摆着告诉大家作弊了嘛!似乎高潮到来,但又索然无味。

真正高潮

原文的第七段才是真正的高潮。

陆枫离职后半年左右,偶遇小陈。两人一起吃饭,陆枫得知小陈已经有 332 号的标牌,大吃一惊,以为小陈花钱去买标牌了。小陈无不得意地解释说,那样太低端了。然后将「高端」的作弊方式娓娓道来:

  • 当我有 115 号的时候,我找到有 147 号标牌的人
  • 他将 144 号标牌给我,我将 106 -- 115 的标牌给他
  • 我获得了更大号码的标牌,他填补了作弊过程中留下的「空虚」,互惠互利

陆枫目瞪口呆。小陈继续介绍更高端的作弊方法:

  • 一群人形成链条
  • 下一级为上一级填补空虚,上一级给更大号的标牌给下一级
  • 最下一级将 069 翻转成 690 交给最上一级
  • 所有人都得利

陆枫目瞪口呆 * 2。小陈继续说:「塑料片能当钱做奖励吗?(当年领导)拿出 10 块白给你,意思就是要你下次拿出更多还给他,这是拉你进入交易圈的暗示啊!人家这么明显的信号放给你,你不接茬,你啊,真不适合这个游戏。」

陆枫目瞪口呆 * 3,不解地问小陈,为什么这么个不值钱的东西,出了公司就没用的东西,引得大家斗来斗去乐此不疲呢?小陈嘲讽道:「你问这个问题就还是幼稚。像我们这样的公司,家家都有这样的标牌。你戴上了,就摘不掉,它什么都不代表,却又代表了一切。只不过我们公司的标牌戴在脖子上,别的公司的标牌戴在人心里。戴在心里的标牌,更难猜,也更难摘。」

陆枫哇的一口吐了一地,就此昏了过去。

看完这段,我是无言又佩服,作者是真的高手。

时至今日,两种「高端作弊」方式揭示的意义已是昭然若揭,但在作者说明之前却又如在窗户纸背后,常人不得要领。所有人在追逐虚无的时候,都会作弊。作弊就会留下空洞,就会需要后人来填补。在这个基础上,领先者和落后者就有了合作的基础。反过来,因为领先者有空洞,所以他们有动力拉新人进入这个圈子,与他们「同流合污」。而当新人无法领会弦外之音的时候,或者体会不到这个「游戏」的真意的时候,就会被放弃,就会再一次被排挤,最后离开这个体系。

让文章上升到新的高度的是「它什么都不代表,却又代表了一切」这一句。虚无的东西终归是虚无,当要拿出实际业绩的时候,它什么都不代表。但是,哪有那么多时间要拿出真的业绩呢?在这些「大多数」的时候,这些虚无的东西,就又代表了一切,主宰了利益的分配。而在现实中,「标牌」不是戴在脖子上,而是戴在「人心里」。

回味不绝

原文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留下的回味却绕梁不绝。

作者的故事虽然没有回答原问题(大公司效率低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但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大公司内某种内耗的内在机制。人们在不追求实际业绩时,转而追求虚无缥缈的身份地位头衔时,隐形的利益交换消耗了本可以发展实际业务的时间、精力、金钱等各个成本。在这个意义上,这种内耗降低了公司的整体效率。

让我们一起,咂摸咂摸嘴,继续回味这个故事。

收到「标牌小说原作者的『开心打赏』10 元」。٩( 'ω' )و get!
开心 * 10086~

俗话说,投资效率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您感觉我的文章质量不错,读后收获很大,预计能为您提高 10% 的工作效率,不妨小额捐助我一下,让我有动力继续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