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alio 经济学 ①:支出、收入和信贷

这是一个新的系列,讨论桥水基金创始人 Ray Dalio 的经济学理论。这些内容是我在读 Dalio 的书《A Template for Understanding BIG DEBT CRISES》之后,结合书中内容和自我思考总结出来的内容。

支出和收入

整个经济是由无数的交易组成的。

交易涉及到的双方,一方支出购买力,收获标的物;另一方付出标的物,收获另一方支出的购买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几个简单的结论:

  •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
  • 如果经济体中,大多数人减少支出,那么整体的收入就会减少,从而
    • 降低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导致通缩预期。
  • 如果经济体中,大多数人增加支出,那么整体的收入就会增加。

交易涉及到的标的物分成三类:1. 商品,2. 服务,3. 金融资产。考虑到持有金融资产的人,是在将来能够变现,化为购买力;因此,金融资产的本质是将来的购买力。

在交易中,标的物的另一面,是起到交易媒介作用的货币或者信贷。货币很好理解,于是重点在信贷。

信贷

信贷的双方,贷款人评估借款人的信用,使用自己暂时用不到的钱,购买债务资产,以期将来能获得利息收入;借款人凭借自己的信用,以将来提供利息汇报的代价,「购买」贷款人现金当下的使用权。

从贷款人的角度,他将自己暂时不用的钱借出,得到了将来的回报。如果相应货币发生通胀,那么将来的回报在购买力上会贬值,贷款人就会承受损失。不过,利息收入能对这种损失进行对冲。只要利息收入足够大,因通胀带来的损失就能被弥补。

从借款人的角度,他用未来的收入「购买」现金当下的使用权。这种行为看似是向他人借钱,实际是对自己的未来有良好预期,向未来的自己借钱。

如果借款人将通过信贷得来的现金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那么借款人将来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贷款人也能确信在将来能够收回贷款。这种情况下,本不会流通的钱(贷款人暂时不用的钱)进入市场流通,并扩大了经济体总的生产力。于是,这是一件好事——贷款人、借款人、经济体加在一起赢了三次。

如果借款人将通过信贷得来的先进用于购买商品或服务;由于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人得到更多的收入,可用于扩大再生产,提高经济体总的生产力。只要借款人将来能够偿还债务,那么,这也是一件好事。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说,贷款人、经济体加在一起赢了两次;借款人获得商品或服务,也有所收获。

糟糕的情况在于,如果借款人没有将借贷得到的现金直接或间接地投入扩大再生产,且最终无力偿还债务,那就成了「全输」的局面。当这种问题大量发生,就会形成债务危机。

信贷天然产生周期

从借款人的角度来说,在信贷凭空产生的那一瞬间,借款人获得了在当前时间超出自身收入水平的消费能力。但也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借款人必须控制自己的消费水平低于收入水平,以便偿还债务。因为借贷,借款人的消费能力的起伏,自然就构成了一个周期。

将经济体中所有的借款人当做一个整体,那么,在周期的早些阶段,大家的购买力都很强,于是:

  •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商品的生产者和服务的提供者的收入增加,倾向于扩大再生产;
  • 相对有限的金融资产涌入相对更多的资金(其实很大程度是信贷),金融资产价格被推高;
  • 上述过程让借款人的「信用水平」提升,于是能借到更多的资金,也倾向于接入更多的资金,形成自我增强的正循环。

但若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这种正循环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债务陆续到期、偿债负担日益增加,整个经济体必然进入周期的后半阶段。在周期的后半阶段,大家的购买力都减弱,于是:

  • 一个人的支出是另一个人的收入,商品的生产者和服务的提供者的收入减少,倾向于减少生产;
  • 人们倾向于卖出金融资产,获得现金以偿债,这使得金融资产价格被拉低;
  • 上述过程让借款人的「信用水平」降低,于是愈发难以接到足够资金,购买力水平进一步下降,形成自我增强的负循环。

周期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都会形成自我加强的循环。若不加以控制,最终必然导致债务危机。央行和中央政府的责任之一,就是要运用自身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得经济体总体的债务水平增长的幅度,不会显著偏离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幅度。

这就引出了央行和中央政府的调控政策相关问题。

俗话说,投资效率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您感觉我的文章质量不错,读后收获很大,预计能为您提高 10% 的工作效率,不妨小额捐助我一下,让我有动力继续写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