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alio 经济学 ②: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这是 Dalio 经济学的第二篇,我们来谈一谈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

在介绍中央银行之前,我们可以先复习一下各个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

  • 中国:中国人民银行
    • 香港:香港金融管理局
    • 澳门:澳门金融管理局
    • 台湾:中华民国中央银行
  • 美国: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联储)
  • 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
    • 德国:德意志联邦银行
    • 法国:法兰西银行
  • 英国:英格兰银行

如果对这些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至少有些熟悉,那么便不难了解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即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直接或间接)负责发行经济体中流通的法定货币;
  • (直接或间接)调节经济体中的利率;
  • (直接或间接)控制汇率。

那么央行是怎样做到这些的呢?这就涉及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央行的资产与负债

资产负债表

央行的资产大约有以下种类:

  • 货币储备
    • 黄金
    • 外汇
  • 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应收款项)
  • 对公共财政的债权(购买国债、地方债)
  • 其他资产(如有价证券)

央行的负债大约有以下种类:

  • 流通中的现金
  • 外国机构存款
  • 商业银行转账账户存款(包含,比如说,最低准备金)
  • 国家存款
  • 其他负债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即流通中的货币现金是发行该种货币的央行的负债。这是因为,货币实际上是发行者给出的一种承诺:你可以持有货币,到我这里兑换点什么东西出去(通常是货币储备之类的其他等价物,例如黄金)。于是,在这个意义上,持有货币的人,就是对应央行的债权人。

超发货币

货币是央行发行的,并且央行「承诺」货币可以兑换某些东西。于是就引出一个相当自然的问题:但如果央行超发货币(发行货币的量,超过实际可以兑换东西的量),会发生什么呢?

这里首先就要注意,并非所有货币,都是对应央行的负债。只有流通的那部分,才是央行的负债。如果央行印了很多钞票,但是没有投入市场。那么就没人能用这部分货币到央行处兑换些什么。于是这些未流通的货币,显然不是央行的负债。

那么,央行发行的货币,要怎样投入市场呢?答案是信贷。注意此时的央行和前作当中提到的那些「有很多自己暂时用不到的钱的贷款人」没什么两样。于是,央行可以贷款给中央政府或者商业银行,或者说央行可以购买中央政府的债务(即国债)或者商业银行的债务(或者有价证券),将货币经由财政或是商业银行经过进一步的投资或是信贷,投入流通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的两端,分别增加了资产(某种债务/有价证券)和负债(流通中的现金)。显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变得更长了。因此,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扩表或者是债务货币化

至此,央行超发的货币就进入了流通市场。这是突然发生的,相对而言,市场能提供的的商品、服务、金融资产的数量,并没有变多。因此,一定有什么东西会涨价。具体而言,超发的货币流向哪里,哪里就会涨价。比如,流向房地产市场(通过给房企、购房者贷款),那么房地产市场就会火爆;流向证券市场(通过融资,比如说),股市就会大涨;流向实体经济,假定实体经济并没有相应增长的情况下,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就会上升,也就是形成通货膨胀。

利率

由于央行可以购买商业银行的债券(以贷款给商业银行),所以央行可能成为信贷链条的最终购买者。于是,央行贷款给商业银行的利率(即贴现率),会成为制约下游所有信贷利率的下限利率。——如果低于这个下限利率,债权人就要亏钱(这还没有考虑通胀)。有鉴于此,央行能够轻易地控制某些短期利率,从而影响股市、债券市场、房地产和其他利率。

汇率

当央行大量印钞而后扩表时,大量相应货币被投入市场,于是商品、服务、金融资产的价格被推高。站在货币以及以该种货币计价的债券的持有者看来,货币的购买力降低,可能贬值。货币的持有者关心的是货币购买力在将来的变化。通货膨胀以及汇率下跌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反过来,以该种货币计价的债务利率的上升,则会提升货币购买力。为了保值(保护购买力),人们会倾向于将货币(称为本币)兑换成没有超发的外币。当这种倾向形成规模,

  • 在外汇市场上出现大量卖出本币的现象,于是本币容易出现贬值;
  • 央行为了保卫汇率,可能消耗外汇储备(央行自身的资产)购入本币(央行自身的负债),导致外汇储备下降。

这二者反过来,又会加剧人们兑换外币的倾向。于是形成不断自我加强的循环,导致本币贬值。因此我们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央行大量印钞将拉低汇率

货币政策

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扩表、降息)会直接导致两方面:

  • 有些人(贷款人)手里闲钱变多;
  • 有些人(借款人)负债成本下降。

于是,市场中倾向于产生更多的信贷。这些信贷会推升金融资产的价格,从而使借款人的信用资质看上去变得更好,从而更容易获得贷款。于是形成不断自我加强的循环,使得信贷变得越来越多。

央行不希望这种现象发生。因为没有生产力提升做背书时,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是不可持续的,泡沫终将破裂。未免与此,在到了一定程度时,央行会缩紧自身货币政策。

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加息),将降低新的信贷的产生,因为资产价格下降而借款人信誉变差,并且负债成本上升。于是形成不断自我加强的循环,使得信贷变得越来越少。

因为信贷自身的周期性,央行必须周期性地调整货币政策,控制社会上的信贷总量。于此,我们又见到了周期

俗话说,投资效率是最好的投资。 如果您感觉我的文章质量不错,读后收获很大,预计能为您提高 10% 的工作效率,不妨小额捐助我一下,让我有动力继续写出更多好文章。